天體簡介
天王星:太陽系的傾斜之謎
天王星是太陽系第七顆行星,由威廉·赫歇爾于1781年發現,是首顆通過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它屬于冰巨星(Ice Giant),主要成分為水、氨和甲烷冰,大氣層含氫、氦及甲烷(甲烷吸收紅光,使其呈藍綠色)。
獨特自轉軸: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約98°,幾乎“躺平”繞太陽公轉,導致極區交替經歷長達42年的極晝或極夜。這種極端傾斜可能是遠古與地球質量級天體碰撞的結果。
觀測挑戰:盡管視星等+5.7,接近肉眼極限,但因其角直徑極小(約3.7角秒),需至少口徑15cm的望遠鏡才能看到淡藍色圓面。沖日時(位于白羊座或金牛座),亮度達峰值,但即使在高倍率下也無明顯云帶細節。
探索歷程:僅有旅行者2號在1986年飛掠探測,發現其暗淡環系、10余顆衛星及怪異磁場。近年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WST)揭示了其動態大氣層中的風暴與極冠。
科學意義:天王星的極端特性挑戰了行星形成理論,研究它有助于理解太陽系早期演化及系外冰巨星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