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HAT-P-7b是天鵝座內一顆極端的“熱木星”,2008年由HATNet項目發現,其宿主恒星HAT-P-7為F型主序星。它以0.038天文單位的極近軌道公轉,周期僅2.2天,潮汐鎖定下的晝側溫度超2,500°C,夜側亦達1,300°C,強烈的溫度梯度驅動時速數千米的全球性風暴,成為研究超熱巨行星大氣動力學的經典樣本。
科學突破始于2009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其相位光變曲線,首次直接探測到系外行星的反射光,揭示其反照率約0.18,并發現大氣中可能存在鋁氧化物云(如剛玉)。后續光譜分析顯示大氣含鈉、鉀吸收線,但缺乏水蒸氣特征,暗示高層云層遮蔽下層氣體。
HAT-P-7b的軌道平面與恒星自轉軸傾角逾90度,暗示其經歷劇烈軌道遷移(如引力散射或科茲伊-李德機制),為研究行星-恒星相互作用提供了極端案例。其膨脹半徑(1.8倍木星)與低密度(0.2克/立方厘米)挑戰了熱木星演化模型,內部可能因吸積殘留或潮汐加熱維持能量平衡。
2020年,高精度偏振觀測發現其大氣存在強東西風帶,與地球急流類似但強度超百倍,為數值模擬系外行星氣候提供了驗證基準。作為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WST)的重點目標,其高分辨率光譜將解析云層垂直結構與金屬豐度分布。
這顆熾熱的“風暴行星”,以狂暴之姿演繹著宇宙中的極端氣象,既是恒星引力支配下的犧牲品,也是人類窺探系外行星大氣的關鍵窗口。在無聲的燃燒中,HAT-P-7b以其詭譎的云層與颶風,重塑著對行星氣候邊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