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能量來源于其核心深處的氫核聚變成氦核的核聚變。然而,在太陽表面之上,另一種力占據主導地位:電磁力。這種力負責 , 以及 (CME)。
這些過程遵循 , 即太陽磁場發生完全磁反轉時,太陽上活動增加和減少的11年周期。在太陽周期低谷時,太陽黑子稀少,隨后的太陽耀斑和CME(通常起源于太陽黑子區域)有時會連續幾個月消失。太陽周期的這個階段被稱為太陽極小期,這與太陽極大期形成了鮮明對比,太陽極大期是太陽11年活動周期的峰值。
太陽極大期是根據每月太陽黑子數量定義的特定太陽周期的峰值月份。更具體地說,它不是由太陽黑子最多的月份定義的,而是由“平滑”的太陽黑子數量的峰值定義的,該數量是通過對13個月期間的每月太陽黑子數量進行平均獲得的。然而,盡管太陽極大期是由平滑的太陽黑子數量的峰值定義的,但“太陽極大期”一詞通常用于定義峰值月份前后兩到三年的延長時期,此時太陽活動通常很高。Solar Cycles 23-25, showing monthly sunspot numbers (black dots) and the smoothed 13-month sunspot value (purple line), the peaks and troughs of which define solar maximum and solar minimum, respectively. The red line (with the uncertainty range in gray) shows the 2019 NOAA/NASA/ISES solar cycle prediction, and pink denotes the new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data.
太陽周期遵循一個編號系統,從 開始。我們目前正處于太陽第25周期,該周期始于2019年12月的太陽極小期。 可以在上圖中看到此太陽極小期。
同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美國宇航局(NASA)和國際空間環境服務(ISES)的一個聯合小組發布了太陽第25周期的官方預測。該預測并非基于單一模型,而是基于多個模擬和模型運行的平均值。結果是 , 與我們在太陽第24周期(于2014年達到峰值)期間所經歷的類似。
如果此預測是正確的,它將使太陽第25周期的太陽極大期峰值出現在2025年8月至9月—現在! (此預測在上圖和下圖的紅線中顯示。) 那么我們目前是否處于太陽極大期?